針對“境外間諜假借‘捐資助學’之名,慫恿受助人員報考黨政機關,以此竊取內部敏感資料”的問題,安全部已發布相關提示,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境外間諜的活動手法
偽裝身份: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常常偽裝成青少年身邊的“好心人”“熱心人”“貼心人”,在目標對象成長、學習、工作過程中施以潛移默化影響。
假借名義:他們假借“捐資助學”之名,對青少年進行資助,并在此過程中逐漸建立聯系和信任。
長期培養:通過長期資助和關懷,間諜人員會逐步慫恿受助人員報考黨政機關、科研院所或參軍入伍,以打入關鍵核心崗位。
竊取信息:一旦受助人員進入關鍵崗位,間諜人員便會利用他們的身份和職務之便,要求提供內部敏感資料,開展間諜竊密活動。
二、具體案例分析
以某重點院校大四學生小韋為例:
背景介紹:小韋來自南方大山里的孤兒,自幼在福利院生活成長。在當地有關部門和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下,他勤奮學習并順利進入重點院校就讀。
資助過程:在高中時期,一位自稱“L老師”的人突然出現,承諾每年資助小韋5000元直至其大學畢業。此后,“L老師”便移居國外,但仍保持與小韋的聯系。
滲透影響:“L老師”經常向小韋布置調查問卷任務,讓其協助開展田野調查、社會信息搜集匯總等工作,并額外支付酬勞。小韋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間諜人員的“工具”。
竊取信息:小韋大學畢業后考入某重要部門工作,“L老師”便頻繁向其打探我國經濟發展及政策制定方面的內部敏感信息,并要求提供涉密數據資料。
三、安全部提示
提高警惕: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應提高警惕,對于不明來源的資助和關懷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好意”。
加強防范:在成長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不被金錢和利益所誘惑。對于涉及國家秘密和敏感信息的內容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和紀律。
及時舉報:一旦發現可疑情況或線索,應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舉報。任何公民和組織都有義務支持、協助反間諜工作。
四、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明確規定,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間諜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同時,國家對支持、協助反間諜工作的個人和組織給予保護。
綜上所述,境外間諜假借“捐資助學”之名進行滲透竊密活動的手法卑劣且危害極大。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應提高警惕、加強防范并及時舉報可疑情況以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